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欧美性专区/pornuxxx

  • 殲十戰機人機界面良好 功能齊全戰斗力強(圖)
    2007-01-17 CCTV《今日關注》

    殲十戰機人機界面良好功能齊全戰斗力強(圖)
    李中華與團長張景亭(中)、政委鄒仲春(左)一起指揮飛行

      試飛戰斗機上的英雄團

      這里,是英雄輩出的團隊,這里,是試飛員的搖籃。他們,共和國最優秀的試飛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最先進的戰斗機,實現了航空史上的“三大跨越”。中國空軍特級試飛員李中華,中國空軍某試飛團政委鄒仲春走進《今日關注》演播室,為您將講述英雄背后的英雄團隊。敬請收看《今日關注》

      現代戰爭的實踐告訴我們,21世紀的今天,誰失去了天空,誰就失去了明天。為了明天,飛出中華天空的尊嚴,是當代中國軍人的莊嚴使命和神圣追求。

      魯健(演播室主持人):

      各位好,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隨著中國自主研制的殲十飛機的橫空出世,一個危險而神秘的職業也被大家所關注,那就是試飛員。在殲十飛機的研制過程當中,其實試飛員的努力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試飛員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他們要經過什么樣的訓練才能夠承擔這樣的任務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位,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嘉賓:一位是中國空軍特級試飛員李中華。你好,中華。

      李中華(中國空軍特級試飛員):

      你好,魯健。

      主持人:

      還有一位是中國空軍某試飛團政委鄒仲春,歡迎鄒政委。

      鄒仲春(中國空軍某試飛團政委):

      魯健,你好。

      主持人:

      中華實際昨天晚上已經來過我們演播室了,只是服裝換了,換上了軍裝,而且今天把軍功章和獎章也都帶來了,但是其實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嗎?

      李中華(中國空軍特級試飛員):

      是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主持人:

      這些獎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上面最大的是什么,中間這個是什么?

      李中華:

      這是軍隊頒發給我的立功獎章,就是軍功章,這里有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

      主持人:

      一、二、三等功的獎章都有。一等功是因為什么立的功呢?

      李中華:

      一等功是我在殲十的定型試飛中做了一些工作。

      主持人:

      所以領到了一等功。

      李中華:

      對。

      主持人:

      其實今天帶來的這些獎章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還有其它的一些獎章都沒有帶來。在節目一開始,我們還是先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胡錦濤主席到空軍某部視察的時候接見李中華的場面,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

      新聞背景:胡錦濤主席接見李中華

      這些在中國航空界引以為豪的國產第三代戰機,從它設計、研制到試飛,李中華提出的許多意見建議不僅使飛機設計制造更加完善,還提高了飛機的操縱性、機動性和安全性。

      2006年3月25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視察空軍部隊時,親切接見了空軍某試飛團副團長李中華,稱贊他是思想、技術雙過硬的新型高素質的試飛員。

      胡錦濤主席:

      你的事跡很突出,也很感人,不愧是思想、技術雙過硬的新型高素質的試飛員,也不愧是我軍飛行員的優秀代表。

      解說:

      當時,胡主席還稱贊了李中華牢記使命、為國奉獻的政治覺悟,愛崗敬業、刻苦鉆研的進取精神,臨危不懼、勇攀高峰的英雄氣概,值得全軍學習,也希望李中華牢記黨和人民的重任,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軍事素質,為黨、為人民、為軍隊再立新功。

      主持人:

      剛才我們看到胡主席在視察的時候跟你說“你的事跡很突出,也很感人。”你知道胡主席具體指的是哪件事嗎?

      李中華:

      主席親切的接見了我,但是我覺得這份光榮不僅僅屬于我,更應該屬于我的戰友,屬于全體的試飛員,屬于飛行員,屬于試飛戰線上所有的工作人員,更屬于不斷發展、不斷強大的英雄人民空軍。

      主持人:

      這個事跡可能不僅僅是你一個人身上的事了。

      李中華:

      我只是一個代表。

      主持人:

      昨天你來的時候也講了很多,因為每一個試飛員可能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危險,包括昨天你談到的“520”,很多試飛員都要處理這樣那樣的一些危險事情。鄒政委,你覺得胡主席為什么會對中華有這樣高的一個評價?

      鄒仲春:

      主要是從中華所從事的這項工作,實際上從整個試飛員這個行業來說,試飛是個特殊的行業,而且試飛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胡主席對中華這樣一個評價,其實是他對試飛員,尤其是針對這幾年航空工業發展這一塊所提出的一個贊揚。

      主持人:

      像中華這樣的試飛員在你們團有多少?

      李中華:

      很多。

      鄒仲春:

      很多,在我們團里頭是一個群體。

      主持人:

      各個技術都能達到你這樣的水平嗎?

      李中華:

      現在試飛員隊伍人員技術力量非常的強大,而且他們能夠勝任很多飛機的試飛,可以有充分的技術和心理上的能力,來完成黨和人民賦予他的試飛任務。

      主持人:

      鄒政委是哪年到試飛團的?

      鄒仲春:

      我到現在是兩年時間,這兩年時間和試飛員打交道,從工作到生活整天都是在一起,團里頭像中華這樣的試飛員很多。

      主持人:

      據您這兩年的觀察和了解,這個團里面能飛殲十的多嗎?

      鄒仲春:

      現在我們團里頭的飛行員大部分都能飛。

      李中華:

      殲十是個非常好的飛機,因為它先進,因為它人機界面做的很好,因為它功能很齊全,所以接受起來可能更容易一些,而且所有的飛行員都對殲十有一種渴望,只要有機會,他們都會很好的飛行。

      主持人:

      但是需要有什么樣的水平才能夠飛殲十呢?

      李中華:

      當然有一個循序漸進過程。

      鄒仲春:

      飛行團通過改裝、訓練、準備、學習,還有其它的一些前期準備。

      主持人:

      首先可能對殲十飛機的性能得全部了解,因為畢竟是電控飛機,可能跟以前的第一代、第二代還不太一樣。

      鄒仲春:

      有點區別。飛行員要把一個新的戰機飛起來,最起碼從理論上對飛機有了解。再一個,個人在飛機技術上要有基礎。第三個,自己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都要達到。

      主持人:

      咱們試飛團的試飛員如果從專業性和技術性上,和美俄的這些試飛員比怎么樣?

      鄒仲春:

      在專業這塊差不多,因為大家從事的都是飛行或者是試飛這個行業,從基礎的理論、基本的操作技術是相通的。只不過是因為咱們國家和有些國家相比,人家的飛機發展的快一點,咱們的飛機可能有一個過程,可能有一個代差在里頭。

      主持人:

      但是技術上應該沒問題。因為我看到以前中華有些文章也介紹,去俄羅斯,包括一些高難度的機械動作,像眼鏡蛇機動、失速尾旋,這些你都沒有問題。而且很多試飛員都能做到。

      李中華:

      實際上我們國家很多試飛員都有這樣的能力。

      鄒仲春:

      咱們也有好多飛行員都能飛這些動作。

      李中華:

      只要有這個需要,他們完全可以把需要飛的科目飛好。

      鄒仲春:

      這也是個基礎問題。

      主持人:

      像昨天我們說的低空大表速,這些都應該沒問題。

      鄒仲春:

      對。

      主持人: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數字,來具體的了解一下試飛團這個群體的成績。

      這個團先后有168人次榮立二等功以上和航空系統一等功以上獎勵,有5人被選為黨代表和 人大代表,5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人獲“科技進步特等獎”。另外還涌現出了以王昂、滑俊、王冠揚、李少飛、張玉梅、黃炳新等“試飛英雄”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這些都應該是你的戰友,這些你都認識吧?

      李中華:

      有一些是我們的老前輩。

      主持人:

      都已經退役了,是嗎?

      李中華:

      有一些退役的,有一些也在團里。

      鄒仲春:

      都是我們團里面的。

      李中華:

      都是團里面涌現出的英雄和模范人物。

      主持人:

      可能以前他們也飛過第一代、第二代的戰機,對吧?

      李中華:

      對。

      主持人:

      都做出過一定的成績。

      我們剛才也看到了,像很多的試飛員,他們除了獲得過各種各樣的軍功章或者是其它的獎項以外,還獲得過“國家進步特等獎”和“第一獎”。試飛員為什么會獲得科技進步的獎項呢?

      鄒仲春:

      國家國防航空委設立科技進步獎這個獎項,是因為試飛員所試的飛機都是航空工業各個場所所生產的飛機,和國家航空工業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參與了這項工作,從研制、設計、試飛等等過程中,試飛也是其中的一個主要環節。所以在進步獎評定的時候,試飛員在這里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主持人:

      對。我記得昨天中華也說到,試飛員其實每次試飛下來,也會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和改進的建議提供給科研人員,是這樣嗎?

      李中華:

      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整個試飛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達到設計要求的逐漸推進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和科技人員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能夠發現飛機的問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我記得有一篇報道也談到,你曾經在研制的過程當中,在飛殲十過程完了之后對飛機的靈敏性提出了一些建議,說這個飛機有點過于靈敏了,有一些改進方面的基礎性建議,是這樣嗎?

      李中華:

      對。實際上有一些東西工程師設計的非常好,但是工程師唯一不能做的就是不能上天真正去飛行,就需要試飛員把這種感覺告訴工程師,能夠真實的反饋過去。

      主持人:

      對,而且提出來的建議,確實在研制的過程當中對飛機的改進是起到了作用的。

      李中華:

      對,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鄒仲春:

      實際上,目前的試飛員在參與飛機設計、制造,包括試飛過程當中,是全過程參加的,不僅僅是試飛這個階段從飛行中發現問題,而是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參與進去了。

      主持人:

      對。下面我們可以來聽一聽,研究院所的專家是怎么評價你們試飛員的。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院長 劉選民:

      現在的空軍試飛團是一個專家型的試飛團隊,是一支非常英雄的團隊,真正思想素質過硬,作風非常優良,技術水平也非常的扎實,同時有很強的事業心。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飛機所副所長 孫勇軍:

      試飛員有一種征服精神,李中華是一個代表。正因為試飛團這么一個群體,都有一種征服的愿望和欲望,所以我們很多的新機都在這里面產生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記錄。

      主持人:

      我們看到這個短片當中,第一句話的評價就是“試飛員是一個專家型的團隊”。試飛員要成為專家才行。那什么樣的人才能夠成為試飛員?

      鄒仲春:

      試飛員是從部隊的飛行員里頭挑選出來了的,稱試飛員是一個專家,我在前面也講了一句話,試飛員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試飛任務的。從目前飛行員的素質,像李中華這一批飛行員在開始挑選出來的時候,從雙學士學位的地方大學生畢業以后,具有一定的功課理論知識,或者豐厚的基礎理論知識。

      主持人:

      就是說,他們在挑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理論方面的準備了。

      鄒仲春:

      像他在大學里學的就是 發動機專業,相似于這樣的。

      主持人:

      而且以前都飛過。

      鄒仲春:

      從大學畢業以后挑到部隊,到部隊之后又進到部隊的航空院校進行訓練,完了以后再到試飛部隊來,這是航空理論和大學基礎理論完美的一次結合。到飛行部隊以后,飛行理論和試飛理論有一次完美的結合。隨著試飛經驗的逐步增長,把試飛理論、飛行理論和設計、制造、研制又融合在一起,有三次飛躍的過程,使他們逐步從一個大學生到飛行員,再到試飛員,繼而到試飛專家。

      主持人:

      所以想成為專家型的試飛員還不太容易,像您剛才說的得有三次飛躍才行。

      李中華:

      實際上在我們試飛員隊伍中有很多試飛員都是專家型的,而且現在這些年輕的試飛員也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主持人:

      還是有大批的后備人才。

      鄒仲春:

      前面一代、兩代機試飛的時候,試飛員就是從高中生畢業以后到部隊當飛行員的,是直接走過來的。新一代試飛員最起碼比他們知識、基礎這塊要豐厚的多,走這條路可能走得更短一點。

      主持人:

      如果成為專家性的試飛員,最起碼理論的儲備和基礎這塊起點可能稍微再高一點。

      鄒仲春:

      對

      主持人:

      昨天我看了你們參加人民網、新華網和軍網的網絡互動,我看到有網友在里面也提問,說試飛員要經過什么樣的魔鬼訓練,才能成為合格的試飛員呢?

      鄒仲春:

      實際上,這和飛行員是一樣的,試飛員畢竟還是一個飛行員,只不過是因為試飛這個行業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叫試飛員。

      主持人:

      一般訓練項目和飛行員差不多,是吧?

      鄒仲春:

      基本上是一樣的,第一,要經過專業航空、試飛理論培訓。第二,身體鍛煉。這是最起碼的,要保證的。因為試飛這個特殊行業的風險性相對來說比飛行要高一些,所以心理素質這塊要強化,通過實踐的鍛煉要更多一點。最起碼這三點要達到。

      李中華:

      另外還有專項的培訓。根據飛行的職業特點增加進去的,其它還包括一些心理方面的培訓,主要是訓練試飛員或者飛行員的心理素質。

      主持人:

      對身高、體重方面有沒有什么特殊要求?

      李中華:

      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不是特殊的。

      鄒仲春:

      從軍人選拔的時候,最基礎的,你不能太低了,也不能太輕了。

      主持人:

      其實這不是說試飛員了,是作為軍人選拔的時候,初選的時候就應該有的。

      鄒仲春:

      進入到部隊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主持人:

      有一個基本的條件了。飛殲十之前都要做什么樣的準備呢?

      鄒仲春:

      殲十作為新的國產第三代機,應該叫新飛機。如果作為飛行員在飛這個飛機的時候,前面的準備和其它飛機的準備應該都是一樣的。從飛機的理論性準備、了解你今天飛行的科目,以及科目的準備。在試飛這一塊我們叫做當天的任務單。你今天要做飛什么科目,要做什么動作,空運、各航線、高度等等,科研人員給你一個交代,你自己要把這一套東西協調的安排一下,安排以后,自己要準備好,接下來就是自己的身體準備。

      主持人:

      中華在第一次飛殲十之前,自己有沒有專門做一些特別的準備?

      李中華:

      這些準備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理論方面的準備。第二個是技術方面的準備。第三是心理方面的準備。這些過程在飛之前必須要準備到位。

      主持人:

      好,剛才我們也是請兩位談到了飛殲十之前所做的一些準備,包括之前的一些訓練。那么,到底他們平時除了訓練和工作以外,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稍候我們再接著談。

      音樂片:

      現代戰爭的實踐告訴我們,21世紀的今天,誰失去了天空,誰就失去了明天。為了明天,飛出中華天空的尊嚴,是當代中國軍人的莊嚴使命和神圣追求。

      新聞背景:走近試飛員

      駐扎在中國閻良的中國空軍某試飛團是中國惟一的新型飛機試飛權威機構,它為所有國產飛機發放“準生證”和“通行證”。試飛,是充滿危險的行業,李中華就是這個英雄集體中的一員。

      試飛員們駕駛的飛機是還在研制探索階段的“試驗品”。設計師為飛機設計的任何指標,只有通過試飛員一次又一次逼近極限的試飛驗證,發現不足后改進、再改進,才逐漸成為可以交付部隊的“成品”。

      離極限太遠,將無法測出飛機的可靠性和先進性,但接近極限時,每向前一步,后果都是未知的。據統計,中國的重點型號試飛過程中,平均每10分鐘就會出現一個故障,最短的1分鐘,上了飛機就出現問題。

      30多年來,中國空軍某試飛團的試飛員們共遭遇并化解險情3000多起,其中重大險情達246起,絕大部分都被試飛員們一一化解。

      主持人:

      看了這個短片,我們都知道試飛員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平時你們在防范風險方面都有哪些細節上的準備?

      鄒仲春:

      試飛的風險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可知性的風險。新機出來以后,知道飛行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主持人:

      是預知的。

      鄒仲春:

      對,一種是不可預知的,就是偶然發現的東西。

      主持人:

      像昨天中華談到的“520”事件,就完全屬于是偶發性的,突然之間飛機休克了,按哪個電源都沒用了。

      鄒仲春:

      對。像低空大表速、飛機的顫振、結構強度的試飛是早就知道的,就是已經知道它飛到這個時候很可能要出現問題。是這兩種情況,可知性風險的防范就是前期在地面上做的飛機對飛機的準備,飛行員自己的一些在空中操作的程序、操作的動作、機會的把握的準備都是做得很細的。可能還有科研人員和飛行員之間的相互協調,準備更多的一些,從理論、飛行技術、動作要求上都有很多準備。不可預知的風險,偶發性的這些東西,那就純粹是靠飛行員自己的素質和經驗了。

      李中華:

      實際上,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現在地面的實驗手段越來越完善,很多風險可以在地面通過一些風洞實驗、模擬器的一些實驗,這樣可以預先的進行一些預測。

      主持人:

      就是計算機的模擬是嗎?

      李中華:

      對,可以進行一些預算研究。

      鄒仲春:

      再加上一些風洞實驗,新機出來先讓風洞吹一下,看看它的啟動性能、氣流,這一塊都一個過程。

      主持人:

      這些都是屬于可以提前準備的。

      鄒仲春:

      都是預知的,想到了先測一下,到底是怎么情況。

      主持人:

      就是把可預知的風險全化解到地面的項目當中,通過模擬手段就把它完成了。

      李中華:

      對。飛行實驗是一門科學,所有這些活動其實都有非常嚴格的程序和規定,另外也有一些相應的手段來完成。

      主持人:

      越是有高風險,越是有非常嚴謹的科學作為保證。

      李中華:

      對,

      主持人:

      所以殲十也創造了一個奇跡,就是整個試飛的過程當中沒有掉過一架飛機,這確實也是一個奇跡。

      鄒仲春:

      對。科技發展到這一步,從科研人員的努力,幾年的心血,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不僅是飛行員飛的情況,很多工作都化解在地面了。

      主持人:

      你們工作是非常的辛苦,不知道平時的生活怎么樣?因為你們是住在陜西的閻良,這個地方離西安很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一個小城是嗎?

      李中華:

      是一個小城,是西安市的一個區。

      鄒仲春:

      把閻良比作“西雅圖”,想象西雅圖是一個飛機城,閻良目前也是一個以航空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主要是一個航空工業基地,它有設計、制造,包括試飛,整個是一條線。

      主持人: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個短片一起到閻良這個地方看一看。

      新聞背景:閻良:中國的“飛機城”

      閻良的大街小巷,繁華的十字路口、企業辦公樓前,飛機模型隨處可見,一些街道大都是以航空或飛機專業命名的,就連蹬三輪車的后背上也寫著“中國飛機城”字樣。這里集飛機設計、研究、制造為一體,由飛機設計院、飛機制造廠、試飛研究院等幾家單位鼎足撐起這座現代化飛機城。并且唯一的新型飛機試驗飛行的權威機構——空軍某試飛團也駐扎在這里。從1956年,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高亞音速殲擊機出廠,中國空軍開始有了試飛員,到1974年空軍某試飛團在閻良正式組建,再到今天,一批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閻良試飛了共和國的全部戰機。

      主持人:

      從短片來看,環境非常的優美,不知道生活怎么樣。因為我知道中華的妻子潘東蘭原來是在東北,后來組織上給你們調到了一起,解決了兩地分居的問題。現在在你們團中,兩地分居的問題還多嗎?

      鄒仲春:

      基本上都解決了,就是個別年輕的、剛來的沒有。因為部隊有一個政策,飛行員到一個地方部隊以后,首先要解決一些后顧之憂。

      主持人:

      最大的后顧之憂已經解決了。

      鄒仲春:

      最大的后顧之憂現在說就是夫妻分居兩地的問題。解決有兩個政策,一個是有一些飛行員的家屬就是部隊的軍人,這樣就調過來,辦調動,像潘東蘭這樣的情況。

      主持人:

      這個好辦一點。

      鄒仲春:

      還有在地方的一些教師、企事業單位職工也調過來,調到地方單位。

      主持人:

      這個后顧之憂解決了,但是生活上的,比如平時除了訓練,你們都在做什么呢?

      鄒仲春:

      正常的安排是這樣。在飛行之外,按照要求要有一些思想教育活動,還有文化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正常的,必須要安排的。按照規定,每天飛行員有一個半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這都是必須要做的。

      主持人:

      中華你自己覺得呢,覺得平時除了執行任務以外,平時的生活愉快嗎?

      李中華:

      我覺得非常愉快,尤其作為試飛員,很愉快。因為他能夠飛喜歡飛的飛機,另外業余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像剛才政委講到的,可以進行一些體育鍛煉,進行一些文娛娛樂活動,也可以進行其它的一些交流。

      主持人:

      而且昨天晚上我們電視采訪的時候,我們看到,你們夫妻有時間還經常一起出去逛逛,共渡一下浪漫時光。

      李中華:

      這都有。

      主持人:

      最后問你一個問題,殲十的任務執行完了,是不是下面一個新的任務又快來了。

      李中華:

      這是試飛員所必須要面臨的一些任務。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謝兩位嘉賓今天能夠來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采訪。也同時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本期的《今日關注》,再會。

      制片人 倪 鋼

      策 劃 朱同合

      編 輯 全曉通 刁偉華

      記 者 桑瑞嚴 閆 敏

      主持人 魯 健

      監 制 馬 勇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隱私  |  友情鏈接  |  站點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