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宣城市內河造船業令人驚嘆:新建船舶266艘,新增載重23萬噸,產值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50%、520%和310%,新船檢驗業務占皖江片區半壁江山,位居全省首位。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宣城市造船業取得喜人局面有諸多原因,其中聯手金融、保險部門打造融資平臺,推出船舶抵押貸款,并一度試行在建船舶臨時抵押和異地造船抵押等辦法,起到強有力的推進作用,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先進經驗。
目前宣城市共有船舶2200余艘,載重噸位134萬噸,繼蕪湖、巢湖之后位列全省第三,正在由“船舶大市”向“船舶強市”轉變。據海事部門人士介紹,通過航道整治,將有效提高蕪申運河(水陽江段)航道的通行能力,航運的優勢將得到體現。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將目光投向水運,以期大幅降低物流成本,這對于沿江工業帶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雖然去年造船業高位運行并非常態,但未來幾年,伴隨水陽江航道的整治,宣城市內河造船業將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