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毀處理報廢彈藥猶如在“火山口”上作業。如此高風險的任務,怎樣做到萬無一失?
湖南省軍區官兵用忠誠與使命筑牢安全壩,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他們連續奮戰,行程30余萬公里,共拆分各種炮彈近千發、引信近20萬盒,銷毀報廢彈藥1200多噸、400多萬發,集中調運報廢彈藥1100多噸,做到全程未傷一人、未毀一車,并提前一個月完成了銷毀處理任務。廣州軍區轉發了他們的經驗。
報廢彈藥銷毀處理,無論是存儲、運輸、拆卸,哪個環節稍微出一點點差錯,都會產生意外。
在實施銷毀作業時,湖南省軍區明確規定,銷毀實彈黨員干部最先上,排除險情專業技術人員最先上,出現險情戰士最先撤離。
去年11月12日,某裝備倉庫野外銷毀現場,省軍區機關處長盛全帶著官兵挖設炸毀坑、放置廢舊彈藥……動作有條不紊,規范有序。
“嘭”的一聲巨響,巨大火苗躥向空中,百余米外都感受到了它散發的熱力。
三個坑,兩聲爆炸。10分鐘后,最后一個炸坑還是沒有反應。在場人員心里一沉:出現“啞炮”了。
此刻,空氣凝固了。誰都知道,坑里埋著上百枚廢舊彈,處置不當后果不堪設想。
“讓我去吧!”官兵紛紛主動請纓。總工程師文張拿起望遠鏡,對炸坑進行了仔細觀察。“你們原地待命!”他穿上防彈衣向炸坑緩慢地走去。
10分鐘過去了……在旁邊觀望的官兵無不為他捏了一把汗。他重新放置好雷管,接好引線,點火,撤離。數分鐘后,炮聲震耳,塵土飛揚。
與“死神”打交道,光靠勇敢不行,必須尊重科學才能確保安全。為此,湖南省軍區從科學規范彈藥銷毀程序入手,先后組織力量編印了《湖南省軍區報廢彈藥銷毀處理手冊“100個怎么辦”》等,嚴格落實銷毀處理情況日報告制度,確保各級通過每日簡報及時準確地了解掌握這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時將有關指示傳達給任務單位和一線作業人員。
益陽桃江某裝備倉庫承擔了這次報廢彈藥銷毀總量的20%,是全省報廢彈藥銷毀最多的一個單位。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任務,倉庫干部全部深入一線,連續奮戰在調運銷毀第一線。該倉庫主任吳志文說:“每個車間幾個人,每個人做幾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規定。”
“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命關天,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工程師唐東成邊說邊比劃。有一次,唐高工和兩名戰士負責拆卸手榴彈,快收工時遇到了意外。一枚手榴彈彈頭和木柄分離時,拔彈機意外帶動了木柄內的拉火環。千鈞一發之際,唐東成眼疾手快,獨自沖進抗爆間排除了險情。
在銷毀過程中,官兵們堅持邊摸索邊總結,不斷改進作業方法,先后總結推廣了“引信四刀開盒法”、“益陽引信裝坑法”等,先后研制出“多功能引信旋卸扳手”、“全彈除油機”等自動化程度較高、實用性較強的銷毀設備和彈藥分解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