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一次警示館,安全意識、法紀觀念就得到一次強化,警醒我時刻繃緊安全防范這根弦。”3月8日,成都軍區某團二營組織官兵參觀團警示館后,戰士雷光霆由衷感慨。
該團為強化官兵安全意識,以全團歷史上曾發生的事故和違紀問題為主要內容,輔以安全法規和安全防范常識建成警示館,成為開展安全教育的大課堂。
自曝“家丑”時刻警醒官兵
走進警示館,筆者看到館內用文字和圖片還原真實事例,盡管這些事例已經年代久遠,但仍然在參觀者心中產生強烈震撼。細看之下,事例多數是該團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事故或違紀問題,每個事例還配有相關法規知識、安全防范常識、案例剖析和原因、教訓。
近年來,該團黨委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安全法規制度,狠抓安全防范工作,部隊全面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在部隊全面建設形勢和安全防范工作越來越好的情況下,為何自曝“家丑”建警示館,難道不怕給團隊抹黑嗎?面對筆者的疑問,該團領導回答,老實說,我們也曾有這樣的顧慮,但是黨委研究認為越是安全的時候越要抓安全,越是出成績的時候越要找不足,只有這樣才能長久保持部隊建設的好形勢。
對問題捂著蓋著,不如拿到桌面上剖析,吸取教訓,改進工作。該團建警示館的事實證明,自曝“家丑”不但沒有給部隊抺黑,反而真正使昔日教訓變為今天財富,為有效防范事故案件提供了借鑒。不僅上級對他們的做法表示肯定,而且基層官兵也普遍反映,還原真實的事例,通過挖掘蘊含其中的教訓,利于強化官兵的安全防范意識。
警示館建在團史館樓下
筆者在參觀時發現,警示館設在一層,二層、三層則是團史館。這樣設置的結果是,無論誰來參觀,也不管是來參觀團史館還是看警示館,都繞不開位于一層的警示館。這種自我剖析吸取教訓的決心,令前來參觀的上級領導和兄弟單位的同志心生敬意。對全團官兵來說,輝煌的團史和曾經發生的問題,兩相對比中既受激勵,也不忘教訓。
“警示館的選址當初也曾引起爭議。”該團政委沈明軍介紹說,先建好的團史館位于團機關老辦公樓的二層和三層,一層一直閑置。在為警示館選址時,團黨委想到了這里。當時,有的同志認為,將警示館和團史館建在一起有損團隊榮譽和形象,特別是不利于在上級領導機關和兄弟單位參觀團史館時,做到“內外有別”。更多的同志認為,再輝煌的過去也不能掩蓋曾經的問題,只有全面呈現歷史,才能更好激勵官兵、警示官兵。
團黨委研究認為,用閑置的老辦公樓一層建警示館,既實用又能節約經費,而且相對集中地建團史館和警示館便于參觀。思想統一后,警示館落戶團史館樓下。該團炮兵營中士陳夢果對此的感受是:“參觀團史館倍感自豪,看完警示館又深感痛心,使我深刻認識到有時問題與榮譽只有一步之遙,警示大家為團隊榮譽而努力,為避免出現問題而時刻不忘安全。”
安全教育大課堂的效應
2011年1月,警示館建成后,成為基層連隊開展安全教育的大課堂。館內陳列豐富,還有多媒體影音資料。官兵參觀一次,不但能強化安全防范意識,還能學到許多安全法規知識,因此很受基層歡迎。
據團領導介紹,如今無論是新兵下連、老兵退伍、節假日等時節,還是平時經常性教育管理工作,基層連隊都注重依托警示館開展安全教育。該團
通信連指導員宋新濤告訴筆者:“身邊的事例最有說服力,最能打動人、影響人。以前,連隊開展安全教育常常停留于枯燥的書面宣講,警示館使安全教育有了固定陣地,提供了鮮活教材。”
為提高教育效果,該團組織官兵圍繞警示館還原的典型事例,舉辦“事故隱患就在身邊”主題演講比賽,開展“假如當時我在現場怎么辦”的討論,引導官兵吸取教訓,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每年堅持開展安全警示教育,組織官兵觀看警示教育片,圍繞典型事例人人自查反省,撰寫心得體會。引導官兵剖析典型事例,深刻認識事故案件對部隊建設和官兵個人家庭造成的巨大危害,真正做到強化防范意識、查找安全隱患、提高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