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人武部有國防后備力量“一線
指揮部”之稱。近年來,定邊縣人武部黨委緊緊抓住地方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機遇,不斷拓展軍民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有效促進了人武部全面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縣人武部連續兩年被蘭州軍區表彰為“征兵工作先進單位”,連續3年被榆林軍分區表彰為“先進人武部”,人武部黨委連續兩年被陜西省軍區表彰為“先進團級黨委”。
瞄準一流打基礎
2009年以前,定邊縣人武部的干部職工一直擠在上世紀50年代末建造的窯洞和平房里工作生活,“大院子、小房子、爛攤子”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2009年,人武部新一屆黨委班子到任后,下決心改變人武部營區建設落后的現狀,并取得了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縣委書記、縣長帶領住建局、國土局等10多個部門的負責人到人武部現場辦公,將該部營院建設納入該縣2009年度14項重點建設項目,在縣城黃金地段劃撥12畝土地,由政府全額出資建設。
新營區項目啟動后,人武部黨委一班人反復對照《陜西省人武部正規化建設與管理實施細則》,與設計人員一起核對圖紙,標明各項功能要素。為了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人武部黨委成員不分晝夜輪流堅守工地進行監督。2011年8月,人武部新營區交付使用,成為定邊縣縣域建設中的一個亮點。
人武部黨委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結合鄉鎮經濟發展的實際,加大基層武裝部正規化建設力度。縣人武部會同地方政府出臺了《基層武裝部正規化建設三年規劃》,把正規化建設納入單位年度工作考評內容,統一了基層武裝部全面建設的標準和要求,并把正規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分解細化,責任到人。經過近3年的努力,全縣20個鄉鎮武裝部全部達到正規化建設要求,賀圈鎮和石洞溝鄉武裝部被陜西省軍區表彰為基層正規化建設先進單位。
搭車共建
信息化
2011年底,定邊縣人武部準備下力氣加強信息化建設。有的同志提出,人武部剛完成新營區硬件配套建設,經費很緊張,應該先緩一緩、松口氣。但人武部黨委一班人一致認為,只有一流的硬件,沒有配套的
軟件,全面建設就是一句空話,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
當時,地方政府正在進行大范圍光纖改造工程。人武部領導在深入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多次與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協調,并請專家做出了依托地方政務網開展信息化建設的規劃。
經過7個多月的努力,他們將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國防動員信息系統和地方公安、應急等指揮系統進行整合,建成了融視頻音頻于一體,具有數據分析處理、決策信息篩選等功能的國防動員指揮網絡,在各個國防動員辦公室與國動委成員單位以及基層武裝部之間進行聯網對接,滿足了國動委平時訓練演練以及戰時支前指揮的需求,實現了國防動員機制和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機制的有機融合。
2012年9月,縣人武部作戰指揮中心和縣應急
通信指揮車、公安“110”指揮網成功對接,解決了軍地聯合指揮中實時圖像傳播、文電資料收集傳輸和遠程指揮等問題,為軍地共同應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和執行重大任務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軍地合力選人才
一段時間以來,專武干部隊伍進出渠道不暢、文化素質不高成為影響和制約定邊縣武裝工作發展的首要問題。
2011年7月,該縣人武部黨委協調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專武干部隊伍建設的決定》等操作性較強的規章制度,細化專武干部選配條件、考核辦法、任免程序和教育管理,并明確規定:每年由人武部牽頭,縣紀委、縣委組織部抽調人員組成聯合工作組,對專武干部進行綜合考評,考評結果作為專武干部任用的主要依據。當年10月,結合該縣撤鄉并鎮工作,他們將考察中排名靠前的兩名鄉鎮武裝部長提拔到鄉鎮領導崗位,7名專武干部提升為鄉鎮武裝部長,排名墊底的16人則被調整出專武干部隊伍。
2012年4月,定邊縣委縣政府決定面向退伍大學生士兵公開招聘專武干部。人武部和縣委組織部、縣人事局等單位組成聯合考評組,采取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從40多名退伍大學生士兵中公開選拔了15名政治素質好、軍事技術精、熱愛武裝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基層武裝部,使該縣專武干部隊伍平均年齡降低了7歲,并全部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和具有從軍經歷,大大優化了專武干部隊伍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