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時間,在沒有政策支持、資金保障、人才短缺的情況下,部隊
信息化建設實現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從弱到強的精彩跨越——
指揮擴展
方艙、信息保障方艙、應急
衛星通信車……走進陜西某預備役師,先進配套的野戰指揮系統讓人眼前一亮:有線、
無線、衛星通信綜合集成,語音、視頻、數據互聯互通,訓練、演習、應急救援一個平臺指揮行動,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基本形成。
勇攀信息化高地,師黨委“一班人”走過了一段艱辛的路程。
使命任務倒逼,吹響信息化進軍“集結號”
因使命任務特殊、佩戴標志特殊,預備役部隊被形象地稱作“Y字號”部隊,與一線野戰部隊在政策、資金、人才保障等方面都有著明顯差距。
預備役部隊搞信息化建設,就像是一場“孤軍遠征”。就在三年多前,這個師的主戰裝備大多性能老化,與野戰部隊存在明顯代差。
“任務所逼,時代所趨,現實所需。”采訪中,師長楊延富用一句話概括出了這場“遠征”最初的原動力。
某預備役師每年都要以師首長機關帶一個連隊的方式掛靠野戰部隊參加訓練演習。
?。玻埃保澳瓿酰@個師受領了參加大規??鐓^機動演習的任務,這是全軍預備役部隊第一次執行這類任務。為完成好參演任務,這個師緊急購置了第一臺指揮方艙,雖然存在著硬件要素不夠、
軟件數據不全等諸多問題,但還是在演習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搞信息化建設,對預備役部隊來說,客觀上存在三大困難:一上級沒有明確要求,二沒有專門經費來源,三沒有可以借鑒的更多經驗。
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師黨委制訂出信息化建設五年規劃,確定了“頂層設計、分頭建設、量力而行、逐步完善”的發展思路。
按照“平戰結合、軍民兼容、野固一體”的建設目標,這個師充分發揮軍民融合優勢,借助社會資源,重點從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作戰力量和信息化人才隊伍三個方面求突破。
部隊資金有限,師黨委態度明確:壓縮行政消耗性開支,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三年來,他們購置了7臺指揮方艙,建成了集指揮控制、信息處理為一體,上下貫通、友鄰互聯、資源共享的野戰指揮系統,基本滿足了現階段預備役部隊訓練演習、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組織指揮需要。
軍民融合發展,開啟信息化建設“動力源”
師黨委認識到,搞信息化建設不同于野戰部隊,一定要發揮“寓軍于民、融合發展”的特殊優勢,把補充兵員的著眼點放在作戰亟需、而部隊又相對不足的力量上。
陜西是科教大省,積聚著大批熱愛國防建設的高精尖人才。據師政治部主任錢繼奎介紹,他們采取行業輻射、跨區抽編等方法,有側重地向科研院校、高新技術單位拓展,逐步形成集信息系統研發、系統建設、系統運用為一體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截至目前,全師已組建六支網絡安全防護和情報
偵查分隊,在多場演習演練中大顯身手。
“既要‘引鳳筑巢’,更要‘借梯登高’。”師政委彭非告訴記者,在用好地方預任軍官骨干的基礎上,師黨委加速了現役干部的信息化素質培養升級。
按照“訓懂領導干部、訓精專業人員、訓會一般人員”的目標,全師每年抽出四個月時間開展全員“學、建、用”信息化活動。作訓科長李華透露,師長、政委每天帶頭加班加點,學習勁頭比年輕干部還大。
?。玻埃保澳辏愁A備役師曾對現役干部信息化素質進行了一場大摸底,結果顯示學過信息化專業的人員不足5%。現在,全師90%以上干部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30多名官兵成為精通移動、衛星、光端通信的骨干人才。
綜合效益凸顯,邁上跨越式發展新起點
近年來,隨著我軍執行多樣化任務越來越多,預備役部隊已經從以往“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轉變為“養兵千日用兵千日”,這對于部隊高效指揮、快速機動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于預備役部隊來說,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效益是多方面的。目前,全師信息系統已實現從室內到室外、靜態到動態、短波到超短波、地面到衛星通信的多種功能,全師指揮單元可實時覆蓋600余平方公里。
三年來,在多次應急處突任務中,這個師先進的野戰指揮控制系統都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面對撲面而來的贊譽,師黨委一班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們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出了“頻譜格式向野戰部隊接軌、網絡末端向基層營連延伸、專用線路與地方部門聯通”等建設方向,最終實現與軍地有關部門“技術兼容、信息互通、功能互備、資源共享”的一體化應急應戰保障目標。
某預備役師第一政委、陜西省省長婁勤儉認為,某預備役師信息化建設起步雖然晚,但是建設層次高、發展速度快、綜合效益好,是深層次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生動體現,已成為當前陜西科技擁軍的亮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