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加大對風電項目審批力度,風電項目上馬速度明顯變緩,風電企業盈利能力堪憂,風電產能嚴重過剩。風電行業在經歷了連續數年的高速增長后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上游產能過剩、下游需求疲軟、并網難等一系列問題集中凸顯。風電行業從廣受追捧的新興行業轉為競爭性行業,從狂熱發展逐漸回歸理性是未來風電行業的整體趨勢。
在傳統陸上風電遇冷、國內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出海”或成為風電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所謂“出海”有兩層含義:一是發展海上風電,二是進軍海外市場。
日前,國務院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中對于風能產業指出,“在內陸山地、河谷、湖泊等風能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發揮距離電力負荷中心近、電網接入條件好的優勢,因地制宜開發中小型風電項目,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我國有18000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海上風電的風力和風速常年可維持在較為恒定的狀態,波動性較小。海上風電場接近人口稠密、對用電需求量巨大的大中型城市,可有效減少電力運輸成本,這都是發展海上風電的優勢所在。但是,隨著傳統小功率風機利潤的逐年下降,風電企業急需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風機大型化時代即將到來。風電企業不能再簡單地用陸上風電的發展思路來開發海上風電,只有加強技術創新,注重大功率風機的研發和制造,才能在未來海上風電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全球風能理事會公布的數據
顯示,2011年全球風力發電市場總體增長6%,增至41萬千瓦,其中中國市場占增長份額的40%。在國內市場飽和的背景下,風電企業正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拓展海外市場。中國新能源企業加快海外投資步伐,是避開貿易壁壘,擴大出口以占領國際市場的戰略選擇。中國有實力的企業應該‘走出去’,主動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中國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從全球獲取資金、市場、技術和戰略資源,并在此過程中壯大自己。但是,目前國內風電設備企業自主創新產品相對匱乏,只有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生產出質量更可靠的風機,才能更好地打開海外市場并得到認可。
中國風電行業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控制風電產品制造質量,確保風電行業運行安全,采用多樣化模式發展風電,適應國內特殊的自然環境,如何滿足并網運行的技術要求,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進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