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航展開幕,航天科技集團攜嫦娥六號探測器等近200項高科技成果重磅亮相。
在參展展品中,有約150項是首次亮相,新展品比例達75%。展臺前人氣高漲,觀眾絡繹不絕,大家近距離接觸航天大國重器,探索航天科技的奧秘。
“嫦娥六號”展示航天重大成就
航展一開幕,航天科技集團展區的“嫦娥六號”“鵲橋”就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作為我國迄今為止最復雜的深空探測任務,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采樣返回,是中國航天“敢上九天攬月”、勇闖創新“無人區”的又一重要探索。其中,嫦娥六號探測器、鵲橋二號中繼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
此次展出的嫦娥六號探測器著上組合體,在任務中負責落月、月面采樣封裝及起飛工作,開創了人類航天器在月球背面采樣、在月球背面起飛等多個“首次”,并在古老的月背留下了一個永恒的“中”字印記。
在嫦娥六號任務中,鵲橋二號中繼星先行出征。“鵲橋二號”可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續國內外月球探測任務提供中繼通信服務。
與2018年發射的鵲橋號中繼星相比,鵲橋二號中繼星實現了一系列重大技術跨越與性能提升。
不遠處,國家航天局展臺展出了嫦娥六號任務從月球背面采集帶回的人類首份珍貴月壤。兩組展品隔空呼應,展示了航天強國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
長征家族新成員閃亮登場
長征六號丙、長征八號甲、長征十二號、重型運載火箭……本屆航展,長征火箭家族大批“新成員”悉數亮相。
放眼望去,“新成員”中“個子最高”的是重型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體現我國更大更遠、自主進出空間的能力,是我國綜合國力和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標志。其任務場景涵蓋深空探測與開發、大型空間戰略基礎設施建設、全球1小時百噸級戰略投送等。
我國重型火箭研制采用“系統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和“模塊化、通用化、系列化”發展思路,形成了由三級串聯構型、兩級串聯構型、兩級完全重復使用構型組成的系列化型譜,分兩個階段實現重型運載能力和完全重復使用,覆蓋近地到深空各類探測任務需求。
重型火箭旁的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已經于今年5月成功首飛。長六丙火箭是面向商業市場的“新質火箭”,它有三大特點:結構簡——單芯級兩級構型,承載重——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約2.4噸,適配大——可適配最大規格為4.2米的衛星整流罩。
長六丙火箭身邊的“伙伴”長八甲火箭將于明年1月在海南文昌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飛。
長八甲火箭具備性能先進、低成本、高可靠、快速發射等特點,滿足未來低軌巨型星座組網發射需求。
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也將于近期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飛。長十二火箭首創的3.8米箭體直徑設計,可實現箭體直徑與發動機數量的最佳適配,同時可鐵路運輸至全國各個內陸發射場,稱得上“不畏山海均可抵達”。
探索太空動力澎湃
發展航天,動力先行。高大的火箭模型旁邊,多型發動機實物展出,讓觀眾近距離了解運載火箭的“心臟”。
面向商業市場,8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70噸級開式循環液氧煤油高空發動機重磅亮相。
8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是一款面向商業航天市場推出的大推力重復使用發動機。研制人員突破了發動機多項關鍵技術,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生產試驗模式,進一步加快發動機迭代速度,支撐發動機實現重復使用和快速測發,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本屆航展,70噸級開式循環液氧煤油高空發動機首次亮相。
該型發動機是在85噸級開式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基礎上,新研高比沖、變推力、大面積比的推力室,具有大范圍推力調節和混合比調節能力,具有性能高、推質比高、性價比高的優點。
在室外展區,由四院自主研制的世界推力最大、裝藥量最多、可工程化應用的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精彩亮相,吸引了各大媒體及觀眾的關注。
該發動機直徑3.5米,最大推力達到500噸,采用大型高壓強發動機總體設計、超大尺寸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殼體、大型高裝填整體澆注成型燃燒室等多項先進技術,發動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除了實物展品,四院還以視頻形式展示了商業航天固體運載火箭發動機型譜。
近年來,四院敏銳把握商業航天發展態勢,持續推動固體發動機技術在航天運載領域的應用。
防務裝備引得觀眾贊嘆
“這個無人機外形與眾不同!”“想到它很大,沒想到這么大!”集團公司展區,觀眾們面對飛鴻無人機FH-97A、彩虹-7等多型裝備贊嘆不已。
本屆航展,圍繞防務領域,集團公司無人機及空地武器、地地打擊系統、防空反無系統等成體系亮相,展現了航天科技集團履行強軍首責、推動國防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
“有矛必有盾。”現場參觀的專業人士指著另一邊說道。在無人機及空地武器展區一旁,防空反無裝備成體系整齊陳列,構筑起守護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
本屆航展,八院展出了打造體系化防御“銅墻鐵壁”的防空反無體系。覆蓋中程、近程、末端的系列化防御武器映入眼簾,展示了“陸海空聯合”“梯次抗擊”“輪番上陣”的防空反無體系防御優勢。防空“急先鋒”HQ-16FE,野戰“神機營”LY-70,末端“禁衛軍”FB-10A,還有反無“鷹眼”無人機綜合防抗系統等聯合出動,多套武器裝備共同構成防空“多面手”。
在地地打擊系統板塊,A100G、A200、A300、M20B等明星產品格外引人注目。同時,WS-600L、WS-43、WS-22等“衛士”系列明星產品精彩亮相。WS-600L多用途武器系統具有360度全向射擊、對地面目標和艦船目標同時攻擊、可通過集裝箱進行隱蔽發射等特性。WS-43中近程巡飛攻擊武器系統集偵察、打擊、評估于一體,可用于打擊時敏目標和區域封控作戰。WS-22火箭武器系統是對國際通用122毫米無控火箭彈的制導化改造產品,極大提高了打擊精度,可與無控彈進行混裝,顯著提高了武器系統作戰靈活性和效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