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針對農業對象具有的多樣性、多變性、以及偏僻分散等特點,提出了一種基于無線移動通信和測控技術的遠程數據采集和信息發布系統方案。本系統的關鍵技術是如何通過智能測控終端實現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與發布,并為用戶提供瀏覽訪問和遠程調用。通常與互連網連接可以通過二種途徑:(1)有線接入方式:這在有些場所,例如距離社區較近,有線接入方便,或在特殊情況下通過專線連接等,可直接將現場監控設備連入因特網;(2)無線接入方式:在上述幾種條件不能實現的情況下,一般只能采用無線接入方式。目前無線連接方式也有很多種,最為可行的是充分利用現有的公共無線移動通信網絡平臺,如GPRS、CDMA等無線移動服務業務。考慮到技術的成熟度、實用性、經濟投入等綜合因素,本系統目前主要采用了GPRS無線移動通信技術。
系統技術特點
GPRS和CDMA均屬于2.5代(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組無線服務”的英文簡稱,是中國移動開辟的無線移動服務業務。在許多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1)網絡覆蓋面廣、接入范圍大,系統構建便捷、運行成本較低等特點;(2)傳輸速率較高,理論數據傳輸速率可高達171Kbps;(3)登錄和接入等待時間短,可快速建立連接;(4)提供實時在線功能,用戶將處于“永遠在線”狀態,這將使訪問服務變得非常簡單、快速,幾乎不會出現“掉線”或信息丟失現象;(5)計費合理,用戶只有在發送或接收數據期間才占用資源,即使用戶可以一直在線,但只按數據流量收取費用。GPRS上述優勢特點非常適用于間歇的、突發的、頻繁的、小流量的數據傳輸,同時對偶有大流量數據傳輸也能承受。
另外,本系統是通過集成信息采集、傳輸、發布、信息管理與應用等復雜過程的基礎上實現的,實際上是構建了一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而GPRS通信只是其中一個技術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實現向CDMA技術的轉移,乃至向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
系統實現的基本原理
通過RS—485總線將數字傳感器(也可采用模擬輸出傳感器)與瑞申無線智能測控終端連為一體,構成現場監控單元。瑞申無線測控終端內置:CPU模塊、數據存儲模塊、控制模塊、GPRS/CDMA數據通信模塊。可現場接入多路模擬量、開關量等數據,然后直接通過GPRS無線模塊將現場數據與遠程控制中心連接,將采集數據實時發送到遠程數據庫服務器,并存儲到數據庫中。 通過該系統,即使在遠離觀測現場的異地,也能方便地對各種環境要素如溫濕度、光照、CO2等環境數據的采集讀取,真正實現了遠程監測和數據共享的功能。除數據遠程采集、實時監控外,系統還可實現遠程手機報警,并通過用戶手機遠程控制現場設備。
系統基本功能及特點
配備多種接口資源:包括模擬信號采集、開關量輸入、輸出、脈沖信號輸入等;
支持一路RS232/RS485方式的用戶數據接口,可接入PLC等各種設備;
采集傳輸控制一體化,提高了系統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采用工業級超低功耗高性能的嵌入式處理器;
用戶可以編程的量程轉換和報警上下限設定;
內設工業時鐘,精確計時;
自動定時上報和事件觸發上報功能;
內置大容量FLASH存儲器,數據自動記錄,支持歷史數據檢索;
通訊協議完善,組態軟件支持,用戶免開發;
板載GSM/GPRS/CDMA傳輸模塊,方便用戶選擇GSM、GPRS或CDMA組網方式;
提供用戶設置軟件,開放式接口,方便與組太軟件及其它軟件連接;
工業級設計,穩定可靠,堅固耐用;
本系統可適用的范圍
(1)設施內環境監控,如:溫室、畜禽/水產養殖場、儲存倉庫、工廠車間等
(2)各類野外實驗臺站,如:氣象站、生態站、水文站、環保監測站等
(3)各類農業園區、示范農場、生產基地、科研教學基地等
(4)偏僻分散條件下農業、生態、災害、生物信息的監測
(5)為行政管理部門、咨詢機構等提供的專用監測服務系統
實際應用案例介紹(一)
農業灌溉智能監控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雖然水資源的總量居世界第6 位,但是按人均水資源量計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 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 / 4 ,在世界排110 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 個貧水國家之一。另一方面,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北方有些地區水資源的占有量僅為900 立方米,低于國際公認的1000 立方米的水資源下限。有些地區的人均占有量甚至低于世界最貧水的國家埃及和以色列的水平。我國農業用水量約占總用水量的80% 左右,由于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普遍低下,就全國范圍而言,水的利用率僅為45 % ,而水資源利用率高的國家已達70% 一80% ,因而,解決農業灌溉用水的問題,對于緩解水資源的緊缺是非常重要的。在灌溉系統合理地推廣自動化控制,不僅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緩解水資源日趨緊張的矛盾,還可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降低農產品的成本。灌溉系統自動化的水平較低,這也是制約我國高效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以色列、日本、美國等一些國家已采用先進節水灌溉制度。由傳統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發展,對灌區用水進行監測預報,實際動態管理。采用傳感器來監測土壤的墑情和農作物的生長,實現水管理的自動化。高效農業和精細農業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要真正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僅憑單項節水灌溉技術是不可能解決的。必須將水源開發、輸配水、灌水技術和降雨、蒸發、土壤墑情和農作物需水規律等方面統一考慮。做到降雨、灌溉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聯合調用,實現按期、按需、按量自動供水。
自動灌溉監控系統有如下優點:
1 、將充分發揮現有的節水設備作用,優化調度,提高效益。
2 、通過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更加節水節能,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質量。
3 、將使灌溉更加科學,方便、提高管理水平。
研制和推廣節水灌溉控制新技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需要。
1 . 2 相關研究綜述
自動灌溉技術在發達國家,特別是有大面積種植或缺水地區。按灌溉方式分為地面灌、噴灌(噴灑灌溉)和微灌等等。而微灌又分為滴灌、微噴灌、涌泉灌和地下滲灌。灌溉系統自動化是世界先進國家發展高效農業的重要手段,而我國目前的灌溉系統自動化的水平較低,這也是制約
我國高效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以色列、日本、美國等一些國家已采用先進節水灌溉制度,由傳統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發展,對灌區用水進行監測預報,實行動態管理。
2 .自動灌溉系統的總體設計
2 . 1 功能設計
灌溉自控系統主要由中心主控系統(主計算機、控制柜)、電磁閥、田間濕度傳感器(可測土壤濕度絕對值)、氣象觀測站(可測量氣溫、風向、風速)、數據采集指令傳輸等通訊設備組成。
可坐在控制室里,對GPRS DTU傳上來的氣象資料、田間土壤濕度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利用手動或自動方式,足不出戶的對整個小區進行灌溉。同時還可以利用數據查詢系統和打印系統,隨時記錄、查詢、打印整個灌溉小區的氣象資料、土壤濕度、灌溉設置、灌溉進程、灌水歷史記錄等數據。
多個控制單元組成,每個控制單元管理一片區域。利用GPRS / GSM 網路,由中央計算機統一管理。室外的空氣溫濕度傳感器把結果送入計算機,在這里進行灌溉參數設置,及對灌溉情況進行統計,并可通過專用軟件在計算機上存儲,顯示數據和圖表。同時可以人工進行特殊操作。通過互聯網獲取天氣信息,有預見性地實施灌溉。
這樣的控制方式的主要優點有:
1 、中心控制室可以控制遠在千里之外的閥門。
2 、每個小區內只需使用一根電纜連接所有的閥門。大大節約成本。
3 、在電力無法到達的地方,我們可以采用太陽能供電。
4 、也可以通過就地的手動控制器來控制閥門。
5 、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來控制閥門。
3 .控制器的設計
3 . 1 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l )土壤含水量的監測;
2 ) EC (電導率)值和pH 值的監測(可選);
3 )電磁閥狀態的監測;
4 )電磁l 飼狀態的控制;
5 )各種監測和控制信號的通訊傳輸;
6 )低電壓報警;
3 . 2 工作原理
每個控制單元控制著1 一4 路電磁閥。通過傳感器采集來的多路數據,經過A / D 轉換,信號處理,在微處理器中,根據不同植被需求,確定灌溉量,然后控制信號輸出,結合中央管理計算機的指令,控制電磁閥的開關,即可以實現自動灌溉。土壤濕度傳感器用來測量土壤的濕度,以了解土壤的真實灌溉情況,據此確定灌溉與否和時間長短;配有EC (電導率)值和pH 值傳感器,可對進出水進行EC 值和pH 值的檢測,以便控制自動營養液的配給。其主要工作原理框圖如圖2 所示。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3 . 3
一TEL 土壤水分傳感器(美國)
特點:
可長期埋設
長度可增加,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容易攜帶,使用簡單
能耗低。
最經濟的TDR 原理水分探頭
技術參數
測量土壤水分范圍:O 一100%Vol 重復性誤差:小于1%
溫度范圍:一60 切
輸出:4 一20mA 或O 一SV
全部尺寸:直徑19 ,
長度:635 "
預熱時間:1 秒
2 )直流電池閉鎖電磁閥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1 ) AQ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