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式灌溉系統是基于潮水漲落原理而設計的一種高效節水灌溉系統,它適用于各類盆栽植物的種植和管理,可有效提高水資源和營養液的利用效率。潮汐式灌溉主要分為兩類,地面式和植床式。地面式潮汐灌溉系統是在地表砌一個可蓄水的苗盤裝水池,在其中分布若干出水孔和回水孔;植床式潮汐灌溉系統則是在苗床上搭建出一層大面積的蓄水苗盤,在苗盤上預留了出水和回水孔。在應用時,灌溉水或配比好的營養液由出水孔漫出,使整個苗床中的水位緩慢上升并達到合適的液位高度(稱為漲潮),將栽培床淹沒約2-3公分的深度;在保持一定時間(作物根系充分吸收)后,約10-15分鐘后,營養液因毛細作用而上升至盆中介質的表面,此時,打開回水口,將營養液排出,回營養液池(稱為落潮),待另一栽培床需水時再將營養液送出。潮汐灌溉系統具有調整營養液pH值和各種養分濃度的設備,為免營養液過度污濁增加介質的過濾系統和消毒系統。植床潮汐灌溉系統都須使用架高的特制栽培床,所以,相對應的設備費用也較高。
潮汐灌溉是一項成熟的農業灌溉技術,在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利用,很好的解決了灌溉與供氧的矛盾,且灌溉基本不破壞基質的”三相”構成,是一項高效高能的農業技術,在我國也正處于廣泛利用的發展階段。
漲潮:在每一個植床的兩側邊都有輸送管道,管道的前端設置一臺水泵,由自動灌溉控制器控制營養液從施肥系統通過送到植床上。保證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漲潮。
退潮:當漲潮水泵停止工作時,植物經過灌溉后,由自動灌溉控制器控制回水泵啟動將營養液送回到回液箱中。
潮汐灌溉 系統配置分地面植床式灌溉系統配置和苗床式灌溉系統配置。地面植床式灌溉系統適用較大型植物種植,苗床式灌溉系統適用較小型植物種植。
地面式灌溉植床設計
根據溫室的尺寸和業主的要求,砌筑植床。在植床上南北和東西兩個方向砌筑深度不同的水流槽。在漲潮時,南北向的深溝槽將進入的水分布到植床上。由于水位不斷升高,東西向的淺水槽將水送到花盆底部,水源的進水口設置一個防濺裝置蓋。植床上的水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到達花盆底部。在退潮時,從花盆流出的水經東西向淺水槽而直接匯集到南北向的深水槽內,然后南北向深水槽將多余液送回到回液箱內。
苗床灌溉系統設計
在每一個植床的端部下面都有一個營養液供應箱,箱液內設置一臺潛水泵,將營養液從箱內通過送液管道送到植床上的,泵的流量應保證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漲潮。送液管道的頂部設有一個緩沖裝置,以免噴濕植物的葉子。當水泵停止工作時,余液經同一管道和水泵返回到液箱中,這樣在灌溉、回收時可以使用同一管道。
苗床式潮汐灌溉系統配置,除床面使用潮汐進水排水盤與地面式潮汐灌溉系統不同外,其他與地面式潮汐灌溉系統配置基本相同。
灌溉計劃可由在每個植床上的基質張力儀傳給溫室內環境控制計算機,計算機通過控制器來控制水泵進行工作。當計算機接收到低于所設定的張力值時程序就啟動水泵工作,工作時間為一定值。基質濕度張力儀由一個高流動的陶瓷尖端附加一個計算機環境控制的靈敏的壓力傳感器組成,張力儀將在頃刻間對基質中的濕度張力變化做出反應。
主要設備配置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