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2009年虧損75億元,中海集運虧損65億元,國內兩家最大海運公司的巨虧年報讓造船業驚出一身冷汗。今日從中船重工獲悉,為應對海運市場長期衰退的不利局面,除積極開拓風電、軌道交通等非船市場外,通過深挖民營海運市場,該集團金融危機以來已從河北遠洋獲得23艘船訂單,未來將拓展在造船及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
“2009年全球經濟環境不容樂觀,航運市場需求急速下滑,但運力依然保持增長,運價持續下跌。但國際航運市場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今年首季中國進出口總額分別較2009年同期及2008年同期上升44.1%及8.1%,相信今年航運需求將大幅增加。”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23日說。
河北遠洋副總裁沈國華則認為,絕對不能抱有市場會在短期內完全復蘇的幻想,要充分認識到市場衰退的嚴重性和長期性。“這是因為全球經濟仍在低位徘徊,復蘇脆弱,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際貿易壁壘重新擺在我們面前,阻礙了國際運輸業復蘇;新船下水的數量未來兩年仍高于預期,海運競爭更加激烈;國際散貨大貨主對于海上運輸將形成一定程度的壟斷局勢,削減了海上公共貨物運輸量。”
中船重工顯然認同后者的判斷,并于危機到來前就采取了措施。“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堅持造船與修船、造船與非船、造船與海洋工程相結合,使船舶產品附加值、建造周期、建造質量大幅提升,非船產業發展步伐也不斷加快。”中船重工總經理李長印說。
中船重工4月20日發布的2009年年報也顯示,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5.59%、22.08%,2010年1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 10.39%、6.41%。
但對于傳統主業,中船重工顯然不會放棄。“中船重工與河北遠洋已經在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給造船業和航運業帶來的影響。”李長印說。
已經擁有和經營100多艘船舶的河北遠洋,如今是首屈一指的民營海運企業,未來將致力于打造超大型散貨船和超大型油輪為主的船隊。“2008年以來,我們先后與中船重工簽訂了23艘新船、合計415萬載重噸的建造合同,期間無一例撤單、推遲交付。”河北遠洋造船部監造組經理戴臣福說。
“我堅持的理念是國輪國造、國輪國貸、國輪國檢、國輪國保,因此把大批船訂單都交給了中船重工,未來我們將不斷拓展在造船及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河北遠洋董事長高彥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