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室內,網上戰術對抗硝煙四起;訓練場上,實裝操作有條不紊;軍官訓練中心,模擬訓練如火如荼……5月下旬,筆者在廣空導彈某旅演兵場看到一片火熱場景。該旅旅長董玉江介紹,進入訓練旺季以來,他們積極開展專攻精練,依據新大綱解決長期積壓的訓練難題。
前期,該旅在對軍事訓練情況調研時發現,在一些連隊兵器理論、實裝操作等訓練年年都是大循環,年年都是那些內容,致使參訓官兵對自身“短板”認識不清、淡化處理。不少官兵還把這種情況形象地稱為“辛辛苦苦練一年,新年一過從辛苦”。落實新大綱的重點應該放在哪里?該旅黨委“一班人”對此展開激烈討論。有人提出,要加大復雜電磁環境訓練比重;有人認為,實裝操作作為我們的“看家本領”必須突出出來……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突破基礎訓練低層次徘徊的“瓶頸”,首先要把影響戰斗力的致命“基因”找準。對此,該旅集中一周時間組織官兵對單位和個人專業學習、實裝操作、戰術體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靜態查找、操作鑒別、質量分析等方法,逐個營連、逐臺兵器、逐項技能、逐項內容過“篩子”,共梳理出夜間實裝操作、抗敵電子干擾、偽裝防護等5個方面與實戰結合不緊密的問題。他們還在本級局域網上開設了“我為訓練獻一計”專題網頁,收集官兵合理化建議178條,制訂出24條補“短”措施,并明確提出,對薄弱環節集中攻關,將漏掉的內容補上,沒有達到質量要求的“回爐淬火”。
同時,該旅在補齊“短板”中不忘升級強項“門檻”,在平時訓練演練中,通過隨機設置遭敵空襲、通信中斷、兵器搶修等險情,提高官兵的應急作戰能力,逼著大家鉚實勁、練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