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成都清晨,依舊寒氣逼人。
早上7時左右,天還未透亮,通往中航工業成飛的大路上便擠滿了行色匆匆急著上班的人們。這種時候,誰也不會注意到這許許多多人中不起眼的他—— 成飛部裝廠鉚裝鉗工劉時勇。他同每一位進入廠區的職工一樣穿著深藍色的工作服,顯得那樣平凡。然而,當他出現在工段、型架和飛機部件前時,卻完全像換了一個人,一旦投入到鉚接的工作中,那專注的勁頭、高超的技術深深折服了我們。
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基礎的工作,卻二十多年如一日,精益求精。劉時勇用堅持和行動詮釋了航空報國的理念。
愛崗敬業、勤奮好學
劉時勇是四川省儀隴縣人,自1988年工作以來,他先后參與了殲7系列飛機、“梟龍”飛機等多種機型的結構裝配工作,并擔任了殲10飛機1號油箱段產品線負責人,默默地在平凡崗位上歷練成長。對于崗位要求的工作,他從不計較好壞、難易,每一項都做得一絲不茍。他將簡單的鉚接裝配作為畢生的事業,把航空報國的理念真正融入工作中。他不斷學習,從基本的操作要求、最優的操作技巧到同事的工作經驗;身邊的學完他還不滿足,主動利用各種媒介學習、領悟國內外先進的飛機鉚裝技術,并且不斷發揚,練就一身高超的鉚接技藝。
刻苦鉆研、勇于創新
劉時勇對承擔的工作任務總有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責任感。每一項工作他都會認真地鉆研,分析研究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協助工藝找到最優的操作流程和最好的解決辦法。
在殲10飛機1號油箱段的生產中,他憑借豐富的操作經驗和良好的職業意識,及時發現油箱炮梁工裝定位錯誤,并向有關技術部門匯報,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近萬元。殲10飛機后機身“瘦身手術”,要對飛機某機加框進行整體更換,并要求原有發動機吊掛梁交點孔與新框相協調的孔保持同心,稍有差錯便會產生錯孔質量問題,影響到 “瘦身手術”的效果。面對困難,劉時勇巧動腦筋,協調工藝定制專業鉆孔襯套壓入吊掛梁交點孔,一次定位鉆出交點同心孔,再借助導向鉆套將新框協調孔一次性擴孔到位,100%確保了制孔質量。在殲10飛機鴨翼艙地板與鴨翼接頭協調制孔工序中,劉時勇細心地發現原來的先安裝托板螺母后配鉆地板和鴨翼接頭的操作流程極易產生“8”字孔質量隱患。他及時調整優化裝配流程,將地板與鴨翼接頭先行架內配鉆,分解拆卸再裝托板螺母,有效地保證了此項工序產品質量。
劉時勇有極強的攻關精神,越是技術難度大的部位,他越是爭取去干。在“梟龍”飛機后機身裝配鉚接過程中,由于飛機技術平臺的提升,裝配鉚接面臨三大技術難點:一是結構復雜;二是對合精度要求高;三是裝配公差范圍小。為了攻克技術難關,劉時勇連續幾天加班搞測試,取實樣,探索加工方法,并自行設計可拆卸鉆模板,有效地提高了后機身機加框的鉆孔精度,確保了產品的鉚接質量。同時,在工作中,他勤于動腦,善于創新。針對飛機某些部位操作空間狹小,施工難度巨大,常規操作無法實施等困難,他認真消化技術圖紙資料,反復推敲自制劃線定位器、定位樣板,自制多用途頂鐵20余項,并將先進工作方法及工具推廣到其他工段,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裝配效率。多年來,他先后進行飛機裝配技術革新20多項,為公司創造直接經濟價值近5萬元。
細節決定成敗
一項平凡的工作,他干了二十多年,堅持的背后還有他那最令人稱贊的穩定成績。多年來,他完成工時一直是本工段人均完成工時的1.5倍以上,從未出現過產品質量問題和安全事故,一次交檢合格率也年年名列專業廠前茅。
鉚接工作看似簡單,但是數量大,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的鉚接要求也不一樣,所以超差出現次數也較多。但劉時勇憑借自己工作中認真負責的態度和高超技術,絕大多數任務都一次完成。細節決定成敗,正是他在工作中注意細節,一絲不茍,以陽光心態抒寫責任人生,才能在平凡崗位上不厭倦、不放松,保持了長期以來的高水準。
良師益友、成績斐然
劉時勇在自身成才的同時,主動承擔起“導師帶徒”的職責,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帶動身邊的青年朝著高素質、高技能、高文化的方向發展。在他的帶動下,一大批青年骨干快速成長起來,成為飛機裝配方面的技能骨干。工作中他除了為降低鉚接工作難度和同事勞動強度在技術上努力創新外,還積極幫助同事解決難題。對于同事請教的問題,他總是樂于解答;在同事遇到鉚接困難時,他也主動幫助分析問題,一起探討方法,認識他的同事無不夸他熱心助人。
劉時勇艱辛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2002年,他以名列榜首的優異成績被成飛公司聘為飛機鉚裝鉗工高級技師;2003~2006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公司級“勞動模范”;2004年榮獲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職工技能大賽第一名,被授予“航空技術能手”稱號;2004年,相繼榮獲全國國防郵電工會崗位創新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2008年,劉時勇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航空報國的路上,總有很多平凡的事情要去做、總需要一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劉時勇,把高度的航空責任感、強烈的航空事業心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融為一體,貫穿于整個殲10和“梟龍”飛機的試制生產中,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關鍵,解決了一道道試制難題。作為飛機裝配制造技術領域的領跑者,他被人們譽為飛機研制生產線上的“一把尖刀”。他二十多年來將一件平凡事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用激情奮進、矢志不渝的精神唱響生命最昂揚的旋律,成就最輝煌的人生。